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HUB]二试题
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HUB]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5~2026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13.B根据材料时间“1945年8月10日至11日”可知是抗日战争结束,蒋介石的三道命令是为了快速占领全国,独占抗战胜利果实,B项正确;A、C、D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,排除14.D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政府收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,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,这与“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”方针一致,故D项正确。A、B、C三项与材料要求不符。15.D注意其时间背景,1953年为1954年的前一年。我们知道1954年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。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对人口的普查为选举人民代表作了准备,故D项正确;A、B、C三项不符合题意,排除。16.A材料“山东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,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有盖全”“婆婆太多,相互掣肘”体现了国家对企业发展掣肘太多,不利于企业的发展,根据“1983年”并结合所学可知,此时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前一年,这都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,势在必行,A项正确;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排除B项;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,排除C项;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已经突破,排除D项。17.(1)新气象:新作物得到推广;耕作制度进步;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,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。(3分)影响:提高粮食产量,促进农业发展;缓和人地矛盾;推动商品经济发展。(6分)(2)商品构成:奢侈品、生产资料、日用必需品。(3分)服务对象: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。(2分)》18.[示例]论题:西方的侵略客观上激发与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。(2分)阐述:鸦片战争中,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,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“天朝上国”的梦幻中惊醒了。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,注视世界,探索新知,寻求强国御侮之道。魏源发表《海国图志》,阐述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的思想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,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,与外国进行商战。19世纪末,甲午战争后,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,维新派主张兴民权,提倡新学,这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,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,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。(10分)(“示例”仅作阅卷参考,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)19.(1)表现: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,爆发全国性的五四爱国运动,并取得初步胜利;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提出“打倒列强除军阀”的口号。(6分)(2)过程:1931年九一八事变,列强开始侵华,民众抗日救国运动兴起;1935年华北事变,日本妄图侵略华北,一二·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,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;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,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,抗日民族主义达到顶峰。(6分)20.(1)意义: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;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;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。(6分)》(2)变化: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由紧张转向缓和。(2分)因素:国家利益;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;国际局势的变化;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;国内民众的影响。(6分,答出三点即可)【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(共2页)】24149C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