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(六)语文答案)

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(六)语文答案)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4~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
二、古代诗文阅读(35分)(一)文言文阅读(本题共5小题,20分)10.(3分)DH【解析】“三石”是“不过”的宾语,故在其后断开;前一个“左右”是“示”的宾语,故在其后断开;“之”只能做“引”的宾语,不能做“中关”的主语,故在“之”后要断开。11.(3分)D【解析】文中的“责”意为要求,并非责备。12.(3分)A【解析】错在“就报告说齐军还很远”。原文说的是“殊不知齐军之所在”,即不知道齐军在哪里。13.(8分)答案:(1)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,过失就无法听到,贤人就无从到来。[把“直言”所包含的“劝谏”的意思补充出来1分,“过”(过错,过失)1分,“无道”(没有途径,无从)1分,句意1分。注意:如果考生把“善无自至”译作”善言就无从听到”,也算正确的译法。](2)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,那些关系疏远、地位低贱的人,即使是为他用尽气力、竭尽忠诚,他也不知道。[“暗”(昏庸,糊涂)、“卑贱”(地位低贱)各1分,补出“不能知”的主语1分,句意1分]14.(3分)答案:①观点上的相同之处:君主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。②主要论证方法的不同:材料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,材料二主要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。(第一点1分,第二点2分)【解析】第一问,从两则材料的议论句可以看出,材料一的主要意思是”亡国之君不可以直言相谏”,说的是亡国的君主不能听取意见;材料二的主要意思就是其第一句”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”,其中“以天下之耳听”所包含的观点就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,它与材料一都是讲君主听取意见之事,此即两则材料在观点上的相同之处。第二问,把两则材料的论证方法指出来,就会发现它们有很大区别,材料一只是举例子,而材料二则既有比喻,又有对比。【参考译文】材料一:亡国的君主,不可以直言相谏。君主不可以直言相谏,过失就无法听到,贤人就无从到来。贤人无从到来,君主的思想就会壅塞不通。齐国进攻宋国,宋王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。派去的人回来说:“齐寇已经临近了,国人已经恐慌了。”左右近臣都对宋王说:"凭着宋国的强大,齐兵的虚弱,怎么可能这样?”于是宋王大怒,把派去的人屈杀了。接着又派人去察看,派去的人的回报仍与前一个人相同,宋王又大怒,把他屈杀了。这样的事接连发生了三次,之后又派人去察看。被派的人路上遇见了他的哥哥。他的哥哥问:“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,你要到哪儿去?”弟弟说:“去替君主察看齐寇。没想到序寇已经离得这么近,国人己经这么恐慌。现在我担心的是,先前察看齐军动静的人,都是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死掉了;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,不回报真情恐怕也是一死。这该怎么办呢?”他的哥哥说:“如果回报真情,你将比国破后被杀的人先被杀,此国破后逃亡的人先逃亡。”于是被派的人回报宋王说:“根本没看到齐寇在哪里,国人也非常安定。”宋王十分高兴,就赏赐这个人钱财。齐军一到,宋王自己奔到车上,赶着车急急忙忙逃跑。齐宣王爱好射箭,喜欢别人说他能用硬弓。他平时所使用的力量不过三石,拿给左右待从看,侍从们试着拉这张弓,都只拉到一半就停了下来,说:“这张弓的弓力不低于九石,除了您,谁还能用这样的弓!”宣王的实际情况是所用的弓不超过三石,但一辈子都自认为用的弓是九石,这岂不可悲吗?给国家造成祸乱的君主,他们的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!材料二:做君主的,借助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,借助天下人的耳力聆听声音,凭借天下人的智慧考虑问题,依仗天下人的力量争取胜利。因此,君主发布的号令能够向下贯彻,群臣的情况能够上达。因此,贤能的人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智慧,能力差的也竭尽全力:君主的恩德施予普遍而不偏私,群臣勤奋工作而不懈怠。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其原因何在?在于君主掌握了正确的用人方法,而不专靠君主一个人的才能。所以借助于车马的人,脚腿不辛苦而能到达千里之外;乘坐舟船的人,不会游泳而能横渡江河大海。君主在主观思想上,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、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,然而那些对君主表达效忠之心的人,却很少有不使自身遭困的。(因此对于君主来说)假使那些言论是正确的,即使是
本文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