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GX]一试题
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·历史[24·G3AB(新教材老高考)·历史-R-必考-GX]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,目前2025~2026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,供大家查缺补漏,高效提升成绩。
专练4体1.【答案】D式【解析】结合所学可知,1949年新中国成立,人民成为国家主人,妇女也积极投人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,壮大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,《婚姻法》的颁布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需要,故选D项;A,B两项表述太绝对,且材料无法体现这部法律颁布产生的效果,排除;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,排除C项2.【答案】B)项【解析】根据材料“对新中国来说,这次会议得以和西方大国的政治家及外交官进行面对面交流”,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,中国和西方大国面对面交流,扩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,故选B项;日内瓦会议未解决朝鲜问题,排除A项:中国在与印度的交往中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,排除C项;万隆会议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,排除重庆D项合国除;【解析】材料反映了1954年宪法起草讨论过程中,人民群众积极参与,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,彰显出人民3.【答案】C民主的原则,故选C项;材料与政协制度无关,排除A项;此时人大制度尚未正式建立,排除B项;材料只反映了宪法的起草和讨论情况,而不能体现依法治国,排除D项。左义【解析】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“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”,这是在改革开放背4.【答案】B命景下提出的根本任务,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需要,故选B项;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历史性转变,排除A、C两项;1981年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的通过,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,1982年底大规模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,意味着实践中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,所以1982年宪法颁布并不是拨乱反正工作结束的标志,排除D项。【解析】根据材料中“就要有个适当方式,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”可知邓小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5.【答案】C合作谈判解决台湾问题,故C项正确;坚持和统一为唯一方式说法绝对,排除A项;材料没有涉及“一国两制的内容,排除B项;材料没有涉及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,排除D项。【解析】根据数据可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很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,这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,6.【答案】C为中国赢得了较好的外交环境,故选C项;只是一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,不能反映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,排除A项;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致力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,排除B项;“一边倒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政策的体现,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,与和共处五项原则不符,排除D项。【解析】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,与汉族享有等的地位以参与国家管理,由此体现了民族7.【答案】D等的原则,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,故选D项;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,和经济发展水无关,排除A项;材料阐述的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,排除B项;C项说法过于夸大,【解析】根据材料“1971年10月27日”“本届联合国大会”可知其为26届联合国大会。这次联合国大会最重要排除。8.【答案】C的一项决议是否决了美国的提案,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,故A项错误,答案选C项;B项虽然也符合史实,但题目材料是从台湾的角度解读决议的,排除;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的事,排除【解析】根据材料美国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”,表明美国改变了一贯的对中政策,推D项。动了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,故B项符合题意;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,时间与9.【答案】B小题优练·历史第7页(共60页)
本文标签: